香港户外中暑求助个案上升 救援人员:行山下海勿独行

  7月29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天气持续酷热,香港参与野外救援的4个部门28日公布统计显示,本月首21天共收到122宗中暑求助个案,有46宗行山求救个案,当中有12宗行山死亡个案。救援人员提醒市民出门前应参考天文台的暑热指数,勿做野外“独行侠”。

  香港警方、消防处、政府飞行服务队及民安队,鉴于近月户外活动中暑、跌伤和遇溺意外增加,28日透过传媒向公众发出防暑避险的呼吁和提示。

  救援人员指出,疫情下很多市民没法外出旅游,因而选择行山,但很多人可能是行山新手或甚少运动,只因看了一些网红在视频平台推介行山路线,但“网红”介绍的信息往往不全面,只介绍美丽风景、“打卡”位置,但欠交代路线的难度等危险因素,当市民只为观赏风景,便贸然跟风“打卡”踏足险地,便可能发生危险。

  综合香港救援部门数字显示,每年的6月至9月是中暑救助个案高峰期,今年7月1日至21日共有122宗中暑求助个案。政府飞行服务队今年至7月26日,近岸山岭和海上搜救召唤个案有418宗,当中20宗与中暑个案有关,其中6名伤者情况严重及出现昏迷。而直升机搜救总数的七成位于香港东北、大屿山及西贡,反映上述三区是行山和水上意外的高危区。今年至7月有12宗行山遇险死亡个案。

  救援人员指出,行山人士必须做足功课,包括事先规划路线,选择较多有树荫遮盖路线,并设定多条中途撤离路线,一旦不能再前行也可自行迅速离开。另外,要穿上合适行山装备,除衣服、鞋及带太阳伞外,亦预备足够饮用的水,在酷热天气下最少准备3升,但注意不是口渴才饮水,因口渴时可能身体已出现缺水,最好保持相隔15至20分钟饮100至200毫升,以保持身体水分。当发现同行者中暑,应即时报警,等候救援时,应尽可能为其降温,包括在腋下、腿侧位置保持清凉;并最好将不适者以复原卧式姿势,因不适者昏迷后舌头会无力,仰卧会阻塞呼吸构成危险。

  救援人员劝告市民,出门前应参考天文台发放暑热指数,若坚持继续行山,最好是结伴同行,如坚决做“独行侠”,最好预先通知亲友行程路线,在行程保持“打卡”,遇到意外可给自己“救命草”,因为一旦不幸发生意外,救援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在其社交平台获悉求援人士的出现位置,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另外,行山人士可事先下载渔农自然护理署的“GPS 远足留踪”服务功能App,或以手机短讯传送远足径标距柱上的编号,以便在意外发生时协助搜救队伍迅速行动。

  除了行山中暑和受伤事故,水上意外也有增加,今年7月香港便有4人遇溺死亡。根据资料,香港警方2019年接获海上求援有90宗,在2020年升至130宗,2021年则有134宗。救援人员认为有个案显示有人休息不足或饮冻啤酒消暑发生意外,提醒市民进行水上活动时要量力而为及切勿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