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观察:怎么支持“挑大梁”的民营企业?

  绍兴3月30日电(记者 项菁)在经济大省浙江,温州、绍兴、台州等地民营经济十分活跃。以民营经济大市——绍兴为例,民营企业创造了绍兴75%左右的GDP、90%以上的外贸出口。

  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背景下,地方该怎么支持、守护“挑大梁”的民营企业?

  正在召开的2023年绍兴市两会期间,多名身处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绍兴市政协委员在“绍兴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联组讨论”现场,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制造业占据绍兴的半壁江山。”在绍兴市政协委员、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猛看来,要鼓励以制造业为根基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比如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的形式建设境外产业园,也可以鼓励专业园区运营商到海外‘筑巢引凤’,通过专业运营吸引国内企业到园区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抓住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今年,该省提出实施包括“地瓜经济”提能升级在内的三个“一号工程”。

  金猛对“境外产业园”的设想,正是“地瓜”向全球汲取养分、壮大块茎的体现。其还认为,企业到海外投资困难之一是资源信息的不对称,“希望政府在前期项目考察、所在国政府对接、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适当的帮助,为企业提供全程式服务”。

  在民营经济大军中,上市企业无疑是一股重要力量。

  在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市工商联主席徐爱华看来,“上市企业已成为支撑绍兴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大做强制造业上市企业,对于绍兴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绍兴市A股上市公司达到75家,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无锡。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64家,百亿市值以上的上市公司18家。

  “要引导上市企业运用好定向增发、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徐爱华还认为,要鼓励上市企业围绕主业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并购整合,积极开展股权激励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激活企业团队的积极性。

  从产业布局看,绍兴不仅壮大传统产业矩阵,还培育了生物医药等四大浙江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徐爱华建议,要从新兴产业中“择大苗”,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投向新兴产业中的成长型大企业,聚焦“专精特新”,扶出“生力军”。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良好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当前,面对依然复杂的经济环境,绍兴千方百计优服务,推出降本减负政策、开展“万名干部走万企”专项行动等,护航民营企业走进“春风”里。

  谈及优化服务供给,绍兴市政协委员、浙江金道(绍兴)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诸秦刚举例称,目前大量排险控险服务集中在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劳动用工等常规层面,建议增加法人治理、安全生产、外贸合规、网络安全等新型内容。

  “可以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积极研发适应当前形势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产品,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诸秦刚具体讲,建议由相关部门开展“企业经营风险排查和管理竞赛”,与相关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人士的评优评先挂钩,推动新型企业法律服务产品的研发。

  “要优化服务方式。”在诸秦刚看来,要将助企服务从“套餐模式”向“点餐模式”转变,重视企业实际需求,建议在绍兴全市范围内搭建法治助企在线服务平台,允许企业在平台内选择服务方式,同时设立企业风险排查电话、网络专线,强化“预诊”和引导,帮助企业精准排查风险。

  中共绍兴市委书记温暖在现场表示,“绍兴作为制造业强市、民营经济大市,绍兴经济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强则绍兴强,民营企业稳则绍兴稳,民营企业好则绍兴好,民营企业家优则绍兴发展优。”

  温暖说,当地要健全完善更加紧密的政企交流沟通机制、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机制,让民营企业家更多站前台、唱主角,不断增进民营经济人士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