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厚植科技“范儿” 产业提前布局引领经济发展

  济南3月21日电 (记者 沙见龙)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由齐鲁卫星在500公里高空拍摄的巨幅图片,悬挂在该研究院的卫星测运大厅,图片上,不仅可以看清被拍摄区域的全貌,甚至每一棵树、每一辆汽车都能清晰分辨。

  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作为山东首条建成通车的铁路,其促成了济南自开商埠,也推动着这座拥有2600年建城史的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变。21日,由山东省组织的“走文化廊道进经济园区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正在进行中,此次采访将沿着胶济线看山东城市的历史变迁和高速发展。

  “进军”空天信息产业之举,便是济南顺应信息产业变革趋势的良好选项。2019年起,济南开始逐梦“星辰大海”,仅用3年多时间,就成为中国首个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3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的城市。

图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 沙见龙 摄
图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 沙见龙 摄

  据山东产研卫星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王玉林介绍,通过有效整合外部卫星系统、关键载荷、运载以及资本等各类优质资源,该院系统培育了从上游芯片、器件、传感器、软件到中游卫星制造、有效载荷集成装配与测试,再到下游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国土测绘、生态监测、数字农业、公共安全等垂直领域应用的产业生态,集聚了一大批商业航天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形成了商业化竞争能力突显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项目展厅、园区服务中心等已经完工,即将投用,标准厂房也基本完工,园区一期今年上半年投用。”在同样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中国算谷产业园,已有20余家企业表达入驻意向。负责项目建设的济高控股东信公司工程总监孙保龙称,该产业园定位国际顶级算力产业聚集区,正面向全国招商超级算力算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端领域企业入驻。依托济南拥有的数字产业竞争优势,园区将聚焦算力、算法、算数创新引领与产业升级,打造全球算力产业新高地、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未来智慧产业新航标。

  “算力、算法、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提升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能级的核心竞争力。”孙保龙表示,中国算谷是部省市合作共建的重大产业生态项目,以济南高新区为中国算谷发展核心区,以算谷科技园、产业园为新建核心载体,以浪潮集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为算力支撑,以齐鲁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量子谷等园区为依托,构建了“一区两核三支撑多园区”的发展空间布局。

  提前进行产业布局的还有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二机床”)。作为济南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企业,1937年建厂的济南二机床先后研制出600余个国家首台(套)产品,被国务院授予“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突出贡献企业”,企业主导产品广泛服务于汽车、轨道交通、能源、船舶等行业,产品远销美、日、欧等67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济南二机床抢抓机遇布局新能源汽车冲压生产线。2022年,该集团新签合同超百亿元(人民币,下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据济南二机床咨询赵明纪介绍,企业同时发力国际高端市场,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总承包交钥匙工程,累计为福特汽车全球13个工厂提供了27条大型冲压线,又相继赢得美国日产、日本日产、法国PSA高速冲压生产线订单,实现美、日、欧市场全面突破。

  项目不断落地、产业加速聚集、平台日益壮大、科研有力支撑……走进位于济南槐荫区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一座庞大、立体的“医学之城”在这里蓬勃“生长”。据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副主任周谊介绍,2017年,该中心获山东省批复成立,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亿元。中心致力于培育高端医疗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尖端人才培育、数字医疗创新四大高地,建设国际智慧医学城、绿色健康示范区,打造“京沪之间的医疗硅谷”。

  周谊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三大国家级平台先后落户;2022年7月,国内首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质子治疗系统首例临床试验在这里顺利进行,至今已完成47例临床试验;同年,作为“康养济南”建设的“龙头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正式启动建设;与山东省质子中心一路之隔,树兰(济南)医院项目也已“展露新颜”,这所投资28亿元、体量34万平方米的“超级医院”,即将正式启用。

  截至目前,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累计开工建设项目48个,总开工面积约80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14.9亿元,正初步成为大健康领域智力富集、科技聚集、财富汇集的热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升级,是摆在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面前的新课题。

  如今的省会济南越发透露出科技“范儿”,超前布局的产业集群正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