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整治盗版图书乱象

  近日,电商平台盗版图书泛滥的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盗版图书一直是出版行业的顽疾之一。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蓬勃发展,在传统图书出版机构、图书代理商等借助电商平台流量红利,迎来图书销售“又一春”的同时,被视作行业“毒瘤”的盗版图书亦有所抬头,不仅损害著作权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极大冲击着正版图书的销售空间,破坏行业正常发展和市场经营秩序。

  为何盗版图书久治不绝?一是缘于利润空间巨大而违法违规成本却极低。一本出版物原件、几台印刷机器、一份网上代办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几部手机就可以“养活”一条盗版图书灰色产业链,看似便宜的价格背后是非常诱人的高毛利。二是因为平台监管不到位,有关部门整治力度不够。三是包括出版商、著作权人以及消费者在内的相关利益主体常常受困于维权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等问题,导致维权成本高、维权效率低现象,让盗版图书有机可乘。四是部分消费者的法治意识仍较为淡薄,尤其是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容易发生因追求低价而向侵权盗版行为妥协的情况。

  电商平台不是盗版图书的法外之地,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需要多方参与、合力共治。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积极听取行业内部建议和要求,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盗版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电商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一方面从源头上强化长效审核机制,及时查处售书资质不全或资质可疑的入驻商家,及时下架显著低于市场价格的盗版书籍链接;另一方面从技术上健全可监测、可追溯的商家信用体系,切断个别盗版书商“换个马甲再入场”的后路,从而推动行业形成激浊扬清的正向循环。平台还亟需推动建立清晰的维权程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不能一边鼓了盗版书商的钱包,一边寒了著作权人、消费者等利益主体的心。

  此外,消费者也应“置身事内”,不断提升版权保护意识,提高甄别能力,拒绝和举报盗版图书产品,为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氛围贡献一份力量。

  童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