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东西问|宋要武:电影如何促进中俄文化交流?
中新社哈尔滨8月23日电 题:电影如何促进中俄文化交流?
——专访中俄电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宋要武
中新社记者 史轶夫
电影享有“装在胶片盒里的大使”之誉,是展示各国形象和文化的窗口。中国与俄罗斯是友好邻国,同为世界上公认的电影大国,双方互引片源,共赴影展,合作拍片等,交流频繁。中俄电影文化有何异同?电影之桥在中俄文化交流中发挥什么作用?中俄电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俄合拍纪录片《共同的胜利》中方制片人宋要武教授,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俄电影合作经历哪几个历史发展阶段,合拍的影片有什么显著特点,体现什么时代意义?
宋要武: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中苏电影合作。以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为主的苏联电影进入中国,传播了文化并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士气,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风格。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到苏联解体前的中苏电影合作。苏联电影通过赠送、互换和购买途径进入中国,两国在拍摄影片和举办电影周等多方面进行了合作。从1949年到1958年间,共有102部中国影片在苏联上映。20世纪60年代,尽管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两国电影交往趋于停滞,但中国还是通过朝鲜和罗马尼亚等国购进了一些苏联影片,如《第四十一》《雁南飞》和《一个人的遭遇》等。三是1992年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电影合作。两国电影界保持了持续的互访,并于2002年建立了副部长级的中俄电影合作工作小组。2008年,这个工作小组升格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之下的中俄电影合作分委会。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批准在哈尔滨成立中俄电影文化交流中心,我当时担任哈尔滨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亲历了整个过程。特别是2017年,中俄签署关于联合制作电影的协议,为两国在电影拍摄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两国互办电影节,更多优秀电影作品得到交流,合拍作品也越来越丰富。
合拍作品体现时代特征。1950年中俄合拍了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主要是借助电影让苏联人民及时了解新中国。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合拍了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风从东方来》,以中俄青年友谊为主要故事内容。2019年1月25日上映的合拍作品《战斗民族养成记》则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拍摄的代表性作品,影片大量涉及了两国的文化元素、文化碰撞与文化交融,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彼此了解。我们与俄罗斯欧亚广播电影学会合拍的纪录片《共同的胜利》则是向莫斯科保卫战和长沙保卫战献礼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中新社记者:据您了解,俄罗斯电影人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人和电影艺术?
宋要武: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有机会与俄罗斯电影界的朋友们持续交流并合作。特别是在2016年中俄博览会上,我们与俄罗斯欧亚广播电视学会签约以来,我本人多次应邀担任塞瓦斯托波尔“共同的胜利”国际电影节、北极地区电影节等俄罗斯电影节评委。在与俄罗斯伙伴一起工作时,他们每次都会谈起中国电影和中俄合拍项目。
俄罗斯电影界朋友最感兴趣的话题包括:中国政府支持电影发展的具体政策,特别是重点题材影片的资助方式;中国民间资本投资电影的具体模式,特别是票房成功的几部大片的成功经验;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偏好,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俄罗斯电影的需求信息等等。
他们觉得,通过观看中国电影,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多样文化。比如,电影中呈现的中国建筑、茶文化、民族习俗、饮食文化,等等。
中新社记者:中俄电影文化有何异同?
宋要武:俄罗斯电影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那种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俄罗斯电影的另一大优势,是其深厚的文学底蕴。根据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文学巨匠的名著改编的电影长盛不衰。
另外,俄罗斯的电影音乐非常有特色。这归因于俄罗斯民族音乐这一富矿,以及俄罗斯电影人对于本民族音乐的自信。
比较而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题材更令俄罗斯朋友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和城市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给电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作基础。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中俄电影文化交流,未来两国电影行业的合作前景如何?
宋要武:我对中俄电影交流充满信心,看好这样几个合作领域:
一是建立更加务实的合作机制。我期待着中俄电影交流基金的建立。
二是确定一批重点合拍作品。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冰雪题材电影、跨国爱情故事都是我们商谈过的选项。
三是合作举办电影节。我们在推动哈尔滨国际冰雪电影节的恢复举办,其特色就是中俄合作。
四是合作创办电影教育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江老师以引进米哈尔科夫传记的方式,为推进在中国创办米哈尔科夫电影学院提供了可能性。
五是拓展中俄电影合作的经济和社会空间。比如,以电影为载体,推进两国旅游合作和青年交流。
电影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还是意识形态载体。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阶段,这为中俄电影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间。(完)
受访者简介:
宋要武,东北石油大学教授,美国汉弗莱学者,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贸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担任“一带一路”与中蒙俄合作研究院院长,中俄电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俄罗斯欧亚广播电视学会会员。2017年12月,首届北极地区国际电影节在俄罗斯举行,来自俄罗斯、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美国等国家的60部影片参加,宋要武作为中俄合拍纪录片《共同的胜利》的中方制片人,接受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